摘要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elvic pain syndrome,MPPS)是指腰、骶、臀、腿部的筋膜疼痛及肌肉僵硬,伴有高度敏感的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MTrPs),表现为盆腔或盆底一处或多处触发点的急性或慢性肌肉疼痛,呈持续性或间歇性,程度不一,性质不定,确诊困难。临床工作中常采用药物、针灸、红外线照射、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治疗,但效果欠佳,且复发率较高。目前,新型AI温控射频是将射频技术和智能温控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无创、无痛的治疗方法,广泛用于妇科、泌尿外科领域。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AI温控射频技术与手法治疗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于 航,高桂香,李 洁,屈 敏,刘梦园,董延华,魏梦琰,张 悦,王鲁文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
本文发表于《中国医疗美容》2022年第6期
DOI:10.19593/j.issn.2095-0721.2022.06.009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05月至2021年08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并成功随访的MPPS患者87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新型AI温控射频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Manipulation)治疗。两组患者就诊年龄、病程、身高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评估方法及观察指标
病史与查体
由同一位医生对MTrPs进行检测,检测前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每位患者需描绘3张疼痛图谱[8]:泌尿生殖系统疼痛图谱(包括腹部及外阴6个检测点);盆底肌肉疼痛图谱(包括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尾骨肌、闭孔内肌等共7个检测点);膀胱疼痛图谱(包括两侧尿道旁区域至膀胱颈各2个检测点)。记录按压触发点时是否会牵涉到下腹部或髋部、阴道、直肠及膀胱等部位引起疼痛,并记录疼痛部位、触发点(扳机点)个数及疼痛程度[9]。
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MPPS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以0~10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
Glazer盆底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评估
使用伟思Myotra生物刺激反馈仪进行盆底表面肌电值测量。告知患者检查的方法、目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嘱患者排空膀胱,120°斜仰卧位,全身放松下置阴道电极,指导患者做收缩运动时只收缩盆底肌,避免辅助肌参与,采集盆底肌发出的肌肉电信号,Glazer评估步骤及检测指标:1)前静息阶段 :安静状态下测定前基线值,评估静息状态下盆底肌肉的张力,参考值2~4μV;2)快速收缩阶段:快速收缩1 s后立即放松10 s,重复5次,检测最大波幅,评估快肌纤维(II类肌)的功能状态,参考值35~45μV;3)持续收缩阶段:持续收缩10 s再放松10 s,重复5次,检测平均波幅,评估慢肌纤维(I类肌)肌力及快慢肌协调性,参考值30~40μV;4)耐力收缩阶段:持续60 s的耐力收缩,检测其波幅,评估慢肌耐力,参考值25~35μV;5)后静息阶段:充分放松60 s,测定后基线,评估盆底肌活动后的疲劳恢复功能,参考值2~4μV。
治疗疗效评估标准
治疗结束后:1)完全缓解:疼痛消失,NRS评分降至0分;2)部分缓解:疼痛症状减轻,NRS评分下降>30%;3)无效:疼痛症状无改善,NRS评分降低≤30%。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 ×100%。
疼痛复发标准
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患者重新出现疼痛症状,且NRS评分较治疗结束时升高>30%,则为复发。
方 法
治疗前告知
明确诊断为MPPS的患者,告知合理饮食,控制液体摄入; 避免性生活; 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以放松的心态配合治疗。
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
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康复治疗师进行盆底肌筋膜手法按摩治疗,单手指找到盆底肌MTrPs,用指腹以逐渐递增的力量垂直按压和拉伸肌纤维和筋膜,使短缩痉挛的肌筋膜恢复原长度,逐个松解MTrPs,同时需配合患者的呼吸运动使受累肌肉有效收缩和放松,每次手法治疗10分钟,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
(2)新型AI温控射频治疗
治疗仪器采用新型AI温控射频治疗仪。患者于检查床取膀胱截石位,负极板贴于腰臀部,铺巾,实施盆底痛治疗模式(盆底痛模块),使用阴道探头(单人专用),探头涂抹无菌耦合剂,将阴道探头置入阴道内,找到MTrPs,设置温度在38~42℃,功率5~10w,单极模式,每个MTrPs治疗2~3分钟。每7~10天进行1次治疗,5 次为1个疗程。
*详细内容请阅读原文
2 结 果
NRS
治疗后,观察组的NR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扳机点个数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扳机点个数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3。
Glazer评估
治疗前后的Glazer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前、后静息肌电值均高于正常范围;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峰值、紧张收缩及耐力收缩阶段平均波幅均低于正常范围,处于低张状态,两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后静息肌电值基线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快速收缩阶段峰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波幅及耐力收缩阶段平均波幅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42例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48%(38/42); 对照组45例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7%(39/4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31,P=0.58)。
复 发
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7.14%(3/42),对照组复发率为11.11%(5/4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41,P=0.52)。
*详细内容请阅读原文
3 讨 论
本研究中,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两组患者治疗后扳机点个数均有减少。这是因为AI温控射频通过高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能量被组织吸收,转化为热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改善缺血缺氧性疼痛;同时促进抗炎因子在局部组织聚集、新陈代谢产物快速排出,缓解疼痛,促进扳机点的消除。就治疗有效率及疼痛的复发率来说,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型AI温控射频技术与手法治疗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偏少,未能发现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与目前常用的手法治疗相比,新型AI温控射频技术能更为明显改善患者盆底的肌筋膜疼痛及肌肉的过度活动状态,是治疗MPPS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方式。但本研究尚存在局限性,如选择的样本量相对较小,且只分析了短期疗效,因此后期研究将扩大样本量并有待于进一步追踪长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