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帅
整形大典·医学编委
·国际整形美容医学协会(ICMA)会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常委
·2012海峡两岸注射微整形学术交流壹加壹峰会委员
·韩国大韩医学美容协会会员
·美国加利福尼亚整形外科医学协会委员
·中国脂肪整形协会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整形分会会员
·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A4M)中国区成员
·第十一届重建舆修复协会委员极速丰胸专家(动感立挺)
随着整形快速的发展,目前眼整形手术量在我院仍排列第一,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见形形色色的双眼皮,我们发现近两年初眼求美者越来越少,修复的眼睛每天都有,其中上睑下垂的患者占一部分。
在做上睑下垂术前我会先确定“真假”上睑下垂。其中有一部分求美者并非上睑下垂,只是松皮、眶隔脂肪堆积、眶骨因素导致角膜暴露不充分,这是假性上睑下垂。假性上睑下垂手术难度要远远低于真性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我们分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和后天性上睑下垂,其中后天性包括:外伤性、神经原性、肌原性、老年性、机械性等。在临床中我们经常遇见的先天性和外伤性的比较多。
在做上睑下垂术前我们会测量上睑功能,以确定选择手术方式以及是否可行手术治疗。
在治疗眼睑下垂手术过程中,要求保持眼部的形态上两眼平视时瞳孔完全外露,并且睑裂高度、宽度、轮廓、上睑皮肤皱褶和睫毛倾斜角度要对称才是最佳的形态。同时要求睑缘弧度平顺自然,无内外翻。能保持正常的眼睑开闭功能、瞬目反射及睑球运动协调。做的过程中,也要保障眼睑下垂手术的同时,眼肌保持平衡无复视或斜视。
上睑下垂的典型症状
上睑位置下垂
可单眼或双眼上睑下垂,自然睁眼平视时,轻者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超过3mm,中等程度下垂遮盖角膜1/2,重度下垂者超过角膜1/2或遮盖全部角膜。
病眼眉毛较健侧高、额纹加深
双眼上视时,下垂侧眉毛高耸,额头皮肤有明显横行皱纹,这是由额肌收缩补偿提上睑肌功能不足所致。
仰头视物
双侧下垂者常需仰头视物,久而形成特殊体态。
其他
先天性上睑下垂大约有25%的患者合并上直肌功能不全或麻痹,即影响眼球上转。患者可出现重睑线消失,即“双眼皮”消失。
上眼睑下垂的矫正术
归纳下来大致可分为两类:
①通过提上睑肌缩短或缩短加肌止缘前移,以增强提上睑肌的功能;
②借助邻近肌肉或植入物加强或替代提上睑肌的作用,如利用额肌、上直肌牵引提高上睑缘位置等。
(1)提上睑肌缩短术
经过无数术者的改良,手术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经结膜切口(内切口法)和经皮肤切口(外切口法)或结膜和皮肤联合切口的方法。适应于双侧或单侧轻度或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且提上睑肌仍有部分功能者(提上睑肌的肌力在5mm或5mm以上)。亦可用于后天引起的腱膜性上睑下垂。
此种手术方法保持了肌肉原有的行走与运动方向,是比较符合眼睛的生理要求的,术后效果也比较理想。但是,此法仅限于提上睑肌有部分功能的轻、中度的上睑下垂,如提上睑肌功能较差(提上睑肌肌力不足5mm),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或再加肌止缘前移,手术效果可能不理想,如该肌功能完全缺失,则更难奏效,勉强进行大量肌缩短,术后会导致严重睑闭合不全、复视等严重并发症。
(2)额肌提吊术
额肌提吊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各种材料或组织的帮助将睑板和额肌联结起来,间接利用额肌肌力,矫正上睑下垂。当下应用的材料和组织有自体宽筋膜、皮肤、肌肉、同种异体硬脑膜、同种异体巩膜、丝线、银线、不锈钢线、硅胶条等。
其中以自体筋膜较好,它植入后不会被排斥,不会延长,手术后睑裂高度和眼睑形态稳定。缺点是患者大腿要多作一切口,不易被患者接受,术者也觉麻烦,而且患者要利用额肌收缩抬眉使睑裂开大,所以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抬眉现象。
使用异体硬脑膜或异体巩膜提吊,但数年后睑裂又慢慢下垂,或睑某部分出现变形,也有少数因植入组织较早被吸收或纤维化而失去疗效。丝线矫正效果很好,手术操作方便,但维持时间比异体硬脑膜或巩膜短得多,这种已基本不采用。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利用额肌,作成额肌瓣,下移与上睑板缝合固定,直接用额肌肌力提上睑矫正睑下垂,称为额肌肌瓣直接悬吊术,这一方法不用通过中间联结物起作用,避免了间接利用额肌的缺点,适用于额肌功能良好,先天性或后天性上睑下垂,尤其对严重的上睑下垂效果好,亦可用于其他手术方法矫正上睑下垂失败的病例。
由于其手术为动式,患者在治疗后不仅能睁眼,而且能闭眼,此外,额部的深皱纹在手术后可自然消失,使额部显得宽阔、平坦,且患者在术后还可获得重睑的美容效果。
上眼睑下垂的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1周内少看报纸、电视,防止眼疲劳。
在眼睑未完全愈合前,减少外出或戴保护镜外出,以减少灰尘及异物对角膜的损伤。
·3周内避免过度活动,如弯腰拾物及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
·注意眼部卫生,术后遵医嘱正确使用滴眼液,使用前注意检查药品有效期和药物性质。
·术后尽量减少头部活动,保护手术眼,不要碰撞和揉压,以免损伤角膜。
·上睑下垂患者由于容貌缺陷,易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家属应与患者多交流、沟通,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篇文章仅代表个人(谢帅)观点,在此十分感谢中华整形大典提供平台,提供这次发表机会。本篇文章我也进行了多次删改,很多不足之处望各位学者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