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群里宣传,说济南一家美容医院招募用户‘免费整形’,后期用作医院宣传。”近日,山东济南一位消费者向有关部门反映,本以为是去美容医院“体验”免费整形项目,没想到不但整形失败,还被诱导贷款23800元,分期两年还了31673元(贷款年化利率高达30%)。
该消费者提供的学信网信息显示,在贷款发生时,其仍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该美容医院明知这一情况,仍诱导其向贷款机构提供虚假陈述,“办理时‘即分期’来电话询问 ,医院给我写好的话让我念,说电话询问只是走个流程。”该消费者表示。
图片由消费者提供
称在校期间被诱导办理“美容贷”
“美容医院的人全程没有说是需要办理贷款的,都是说‘免费整形’。”据该消费者称,2019年9月底,其被带到店后,美容医院在知道其是在校大学生的前提下,依然为其办理了“脂肪填充手术”的贷款23800元,“工作人员拿我手机下载了即分期,办理了两年24期超G会员,平均每月还款1348元,两年一共还了近32000元。”
据消费者陈述,办理贷款时,贷款机构“即分期”来电询问相关问题,美容医院工作人员写好“话术”让其照着念,“工作人员说,电话询问只是个流程,让我不要说自己是学生。”据她称,医院还承诺,如果后面为医院介绍用户,医院会为其还贷款。
图片由消费者提供
最后,该女生连本带息负债共计3万多元的分期贷款,而且“脂肪填充”的整形手术还失败了:“一点效果都没有,额头和太阳穴部位还有明显的面部凹陷。”事后,该消费者还发现,该美容医院的“脂肪填充”手术,通过医美类的第三方app预约报价仅为8800元。
“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王贝贝律师表示,商家如果以免费、帮还、低息、担保等虚假理由,诱使消费者基于错误认识签订贷款协议,则可能构成欺诈。
分期机构明确表示不向在校生贷款
据前述大学生表示,其已在多个第三方投诉平台对该美容医院和即分期进行投诉:“整形失败我也不要求赔偿了,我只要求按这个美容医院自己的8800元定价,退回多收我的钱。即分期也应该按国家规定的正常利息,超过国家规定的就应该返还给我。”
网络信息显示,即分期在某第三方平台上对该用户的投诉进行了回复:“我司不向学生发放消费分期贷款。公司对客户订单有严格的审核流程:1.订单需经过人脸识别,由客户本人录制小视频,确认客户本人自愿申请,并声明本人不是学生;2.知晓分期款支付给指定商户;3.知晓任何免费、返现、或以工作为由整形的,均存在风险;4.知晓逾期会上报人民银行征信;5.知晓放款后未做项目7天内可免费退贷。”
即分期在回复中同时表示,“若您目前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我们可以协助您通过维权平台对不法商户和中介予以打击”,针对该消费者的反馈,公司“已在积极调查”。
国家一直在出台政策严管“美容贷”
王贝贝律师表示,2021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要加强获客筛选,不得采用虚假、引人误解或者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
据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贷款机构对贷款客户信息核查的手段极为完备,只要有意愿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完全可以通过授权查询学信网等手段,筛查申请用户中的学生等特殊身份人群,“不存在做不做得到,只存在想不想要做。”而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显示,仅今年前五月,针对即分期发放“学生贷”、“美容贷”等投诉已多达30多起。
事实上,2017年9月6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就表示,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2021年9月2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的通知》,《通知》指出,一些“美容贷”广告以低息甚至无息吸引青年,诱导超前消费、超高消费,涉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
王贝贝表示,目前对于大学生“美容贷”的监管确实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足之处。由于“美容贷”的监管涉及到工商、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相关部门应通过加强对医美机构及医生资质的审查,加强对相关信息的监管,加强消费金融机构的准入审查、规范市场信贷行为等,形成分工有序、合力监管的局面。
本文来源:中国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