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美容仪,实际上应称之为家用美容仪,因具备一定“瘦脸”、“祛皱”、“紧致肌肤”、“提升面部轮廓”等效果,又相对比医美门槛更低而备受18~45岁女性群体的关注。
小红书人手一台的美容仪,让人心动,但有人认为美容仪虚假宣传、使用有风险、安全功效备受质疑、行业标准仍待完善。
美容仪虚假宣传不是个例
早在2020年10月央视曾测评过10款美容仪,其中有6款是镍超标的,其中超过数值最多的还是某品牌。不过随后官方送检后有回复道,央视检测标准是按照引用的欧盟标准,实则为24小时长期佩戴的金属饰品(珠宝玉石以外的)标准,不适合用于美容仪这一产品仪器上。看起来相安无事,但其实这也反映出了别的问题:国内当时没有对美容仪这一类目的镍标准做规范和要求。
因为标准不一被质疑质量的例子,还不止一件。南方都市报曾发布过一份9款家用美容仪的产品检测报告,显示品牌TriPollar初普、Me-Smooth等2款美容仪产品,工作表面温升超过标准限值,消费者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皮肤低温烫伤。品牌TriPollar初普、Me-Smooth等2款美容仪产品,工作表面温升超过标准限值,消费者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皮肤低温烫伤。而根据品牌方给出的回应可以见得,两者检测的依据不一,一方是根据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另一方则是根据GB/T(推荐性国家标准)。
某主播在直播带货美容仪时使用了“全脸激活胶原蛋白、提拉紧致、提拉淡纹,效果巨明显……坚持用了一个月,就相当于打了一次热玛吉,效果真的很可怕很神奇”等用语,是对产品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被罚30万。处罚决定书指出:“初普stop vx美容仪”与“热玛吉”两者从定价、产品使用性能、功能、持续效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当事人在无任何依据的情况下,将两者进行对比,容易引发受众不恰当的联想,足以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美容仪虚假宣传也不只是个例。某些美容仪在宣传时涉及了疾病治疗被罚、在电商平台页面上公示无法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认证,宣传与实际不符。
分类尴尬功效成谜
不同于美国因为FDA管理体制完善,而将大部分此类美容仪器归为医疗器械,目前国际上大多数美容仪器皆被归为家用类器具,国际和国内上对美容仪器的标准要求主要有:
《美容仪的管制规则》
了解到关于美容仪,我国行业内采用的标准主要是包括GB 4706.1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的特殊要求》和GB/T 36418 《家用和类似用途皮肤美容器》。
《IEC 60335-2-23-2003--GB 4706.15-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的特殊要求》
只是查阅后发现,标准多侧重安全性能指标,但似乎并无对美容仪的检验、性能或者效用做详细的规范,那么消费者购买和使用通过其认证的产品,在使用安全上会有一定保障,却很可能无法得知其效果,自然也无从查究。
至于在功效方面如何确保,商家其实也有相应的举措,像部分大品牌会在商品详情上标明“大量临床文献支持”,还会摆出自发送检第三方机构生成的检测报告,以表明可信度。
(截自几款销量高的美容仪电商页面)
只是大家的检测报告,样本容量似乎并不多?而且稳妥起见,基本会在其后标注“实际效果因人而异”。
随着“6·18”的临近,家用美容仪市场也再度活跃起来,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价值战正取代价格战成为新竞争主流,而数据也验证了上述趋势。
5月24日,根据第三方机构魔镜市场情报数据显示,2021年面部美容仪规模达111.8亿元,未能延续2020年高增长态势,同比下降4%。但从整体来看,市场销量下降,均价上升,呈现“量跌价升”的状态。有关分析认为,家用美容仪市场在经过了数年的野蛮生长之后,行业也进入到洗牌期,市场也逐渐向有实力的头部企业集中。
市场迎来井喷期
上世纪90年代,消费者开始希望在日常和家庭场景里也可以享受到专业美容院和医美机构才可以体验到的治疗和服务,美容院大型设备厂商开始不断向着小型化、集成化、家用化方向发展,推动了家用美容仪产业的诞生和发展。
2013年,Foreo硅胶洁面仪在中国市场备受欢迎,也让中国市场需求被挖掘。2015年开始,以雅萌为代表的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赶上了电商、测评文化、效应的红利,不同品牌、功能的家用美容仪开始进入消费者视野,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形成了家用美容仪百亿级的市场。
据Gfk、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家用美容仪国内销售额约73.24亿元。2021年便达到111.8亿元,三年间增长率约53%,其中线上销量1242.1万台、线下销量106.6万台。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家用美容仪市场的赛道选手共分以下几类:以雅萌为代表的院线美容仪器起家的品牌,以松下为代表的传统家电品牌,以资生堂为代表美妆品牌,以Newa等为代表的欧美品牌,以Amiro、FLOSSOM花至为代表的中高端国货品牌以及大量500元左右的低价位代工厂品牌。
2015-2020年,是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高速发展、品牌大量涌现的时期,与所有处于市场早期、高增长的行业一样,家用美容仪行业也伴随着“阵痛”。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表示,这段时期,由于大量美容仪品牌的涌现,不免出现个别劣质的品牌破坏了行业的生态平衡,影响了消费者对美容仪产品的信任和信心;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美容仪市场还处于发展早期,市场教育不足,消费者在认知上不准确以及信息不对称,形成心理落差,所以会产生美容仪就是收割“智商税”的不准确认知。
竞争趋于理性
值得关注的是,相对于2020年的高增长态势,2021年的美容仪市场正在进入洗牌期。据魔镜市场情报从2018-2021年的数据可以分析出,面部美容仪市场整体仍然呈现上升趋势,但逐渐趋于理性发展。
魔镜报告指出,由于市场逐渐趋于理性,主打“平价替代”的低价产品销量下降。业内观点认为,随着人们对美容仪效果、安全性的看重,对优质产品认可度提高,低端产品会被部分淘汰。
此外,不断下沉的美容院是否限制家用美容仪的发展空间、二者的角色将如何分配也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对此,产业观察家许意强认为,美容院和美容仪从发展路径上应有所区别,不能把美容仪视为美容院的延伸。一方面,美容院作为商业场所,目前各地各家发展参差不齐,其中存在着很多忽悠和欺骗用户的情况,所以通过这种渠道推广家用美容仪,很容易“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家用美容仪应该是家庭普及性产品,需要更多用户的体验,应该借助家电等多渠道推广普及,传递更多产品功能和技术。
雅萌品牌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家用美容仪未来将为消费者打造一个“家庭美容院”的场景,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享受到美容院级的专业护理。就像“回家吃饭”和“外出就餐”,“家庭影院”和“电影院”一样,两者应该是一个互为补充的关系。
“家用仪器受限于功率等原因在单次效果上面会弱于大型医美设备,但我们相信,无论对于医美大型设备,还是家用设备都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花至品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行业进入新阶段
对于家用美容仪在国内如何打造独特的竞争力问题,雅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中国家用美容仪行业处于发展早期,雅萌进入中国六年的时间,除坚持‘科技研发’外,也一直致力于行业标准的建立,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已经是多项家用美容仪行业团体标准的制定单位之一。”
FLOSSOM花至品牌相关负责人则对记者称,花至一直把产品研发、功效验证放在首位,并强调公司在射频、电流等领域的专利布局。
据记者了解,中国家用美容仪行业才短短十年的时间,仍然处于发展早期,但家用美容仪品牌在不断打造以“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在借助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皮肤专委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等专业协会的力量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填补行业标准的空白,引领家用美容仪行业规范发展。
“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洪仕斌对记者表示。他认为,“人”“货”“场”的新形势变化让很多没有技术、没有品牌积累的产品正在被淘汰,家用美容仪的行业生态也正趋于健康良性。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太平洋电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