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及眶周美学
一般认为,大而明亮的眼睛,眼角细长的眼睛,清澈的眼睛,是美的;细小的眼睛,臃肿的眼睛,下垂的眼睛,则是不美的。眼的形态千差万别,但眼球的大小则基本是一致。决定眼睛外形的重要因素是上睑与下睑的开合程度,内外眼角的形态,眉毛的多少、浓淡,睫毛的长短和形态。
此外,两只眼睛,两侧眉毛,两侧睫毛是否大小、形态一样,是否对称,直接影响到眼眉部的美观。无论是文眉、文眼线,还是做重睑、去眼袋均需考虑两侧是否对称、和谐,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眼眶部区域几乎占据面上半部的绝大部分。因此,眼眶部年轻化必须综合上述各部位的形态考虑,不能单独做某一部位的美容手术。
眼部美学的观察数据
眼于面部有一定的比例,以下被认为是眼部美学的观察数据。古代美学者将人脸的长度分为三等分,上区从额部发际到眉间中点,中区从眉间中点到鼻翼底部,下区从鼻翼底中到下颏缘,三区的高度应相等;人脸的宽度在眼的水平位等分为五个眼距离,即眼的宽度(左右各一)、眼间距及外眦至耳宽度(左右各一),这符合三庭五眼美学观。
据统计,成人眼的宽度即睑裂左右径为30~34 mm,两眼内眦间距为30~36 mm,睑裂上下径为10~12.5mm,即上睑的高度(图2-2-1)。角膜露出率为50%~80%。眼睛直视正前方时,上睑约覆盖角膜2mm,下睑缘与角膜下缘相接触。角膜径12~13.6mm,平均1 mm左右。上睑最高处位于上睑缘的中内1/3交界处,下睑最低处位于睑缘中外1/3交界处。上睑板最高处为8~10mm,下睑板为5mm。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可导致眼部形态不美,其表现有三角眼、眯缝眼、肿眼泡、小睑裂、内眦赘皮、眼袋、上睑下垂、眼睑外翻、睑黄瘤、睑缘肿物等,这些不美的形态都需要通过治疗或手术能矫正。
眼眶部应用解剖
与美容及美容手术有关的眼部应用解剖主要是眼睑的应用解剖。由前向后可将眼睑分为七层:皮肤、皮下组织、横纹肌层、肌下组织层、纤维层(睑板和眶隔)、平滑肌层、结膜(图2-2-2)。
1.眼睑皮肤
它是身体中最薄的皮肤,其厚度不足1 mm,并且近乎透明,易生皱褶。在老年人的上睑外侧,常能见到明显的皱褶垂于睑缘上。皮肤富于弹性,水肿后能很快恢复。当睁开时(上睑提肌收缩之际),上睑在相当睑板上缘处显有一沟,即上睑沟。眼越睁大,沟的开口距睑缘越近(重睑,俗称双眼皮);有时沟不明显(单睑,俗称单眼皮)。在眶下缘附近也有二沟(鼻颧沟和颧沟),特别是在老年人眶脂肪脱出后更明显。下睑鼓胀时较明显,是皮肤与眶缘相接之故。在内外眦部,皮肤也连到内外眦韧带,以与内眦韧带联接较显著。
2.皮下组织
它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容易集聚液体,这是眼睑易于水肿的原因,也是眼部手术易肿的原因。在睑缘睫部附近,上睑沟以及内外眦皮肤和睑内外韧带黏连处都无此层。这一点对于施重睑术和内眦赘皮矫正术有很大意义。
3.横纹肌层
它是由面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纤维组成的,肌纤维围绕睑裂呈向心性排列。每一纤维与另一纤维斜向衔接,一层层重叠似层顶瓦片。睑缘的眼轮匝肌较厚,有睫毛毛囊穿过。眼轮匝肌可分为睑部和眶隔前部。睑部是眼轮匝肌的主要部分,是局限在眼睑的部分。其本身又可分为睑板前部和眶隔前部。睑部起始于内眦韧带及其邻近的骨壁,呈一系列弧形纤维横过眼睑,上下相交于外眦韧带部位,睑板前部和眶隔前部之间的交界处(即重睑线)是肌肉最薄的部分,此点对于重睑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4、肌下疏松组织层
它与皮下蜂窝组织层相似,位于轮匝肌和睑板之间,向上与头皮的腱膜下层(危险区)相通,脓液或血液可从危险区进入上睑。在此层平面上,用刀沿睑缘灰线,很易将眼睑劈分为前后两部分。在此间隙中有上睑提肌的纤维经过:一部分纤维向前穿过眼轮匝肌,另一部分附着于上睑板前面的下1/3处。支配眼睑的主要神经也在这一层,临床上注射局部麻醉剂时,宜注射到眼轮匝肌的下面。
隔前脂肪垫是境界清楚的脂肪团,大部分位于眶隔之前和眼轮匝肌之后,沿眶缘呈“新月”形排列。水泡眼患者的此层脂肪常常较厚,手术时需切除,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5.纤维层
它为眼睑的支架,由较厚的中央部(睑板)和较薄的周边部(眼隔)组成。
(1)睑板
上下各有一块睑板,可作为眼睑的支架,使眼睑保持一定的形状和硬度,过去称之为睑板软骨。其实它是由包埋睑板腺的致密纤维组织和少数弹性组织构成的,并不含软骨。睑板与四周组织的分界清楚。
在睑缘睫部,睑板的结缔组织和睫毛毛囊四周的结缔组织紧密联合,以致睑缘部特殊增厚。上睑较大,呈半圆的刀形。中央部的宽度,男性为7~9 mm,女性为6~8 mm,一般男性较女性宽1mm。睑板长约29 mm,厚约1 mm,可分为前后两面,游离缘和附着缘以及内外两端。睑板的前面与眼轮匝肌之间有疏松的蜂窝组织,因而肌肉在睑板上的收缩不受影响。睑板的后面因有眼球而凹,有结膜紧密附着。游离缘增厚,形成睑缘,几乎呈水平位,与睑缘睫部的长度一致。附着缘变薄,向周边逐渐与眶隔延续。上睑有上睑提肌,下睑有下直肌延长部穿过。上睑板上缘有苗勒氏肌附着,同样,下睑板下缘有苗勒氏下睑平滑肌附着。在重睑术中为使双眼形成的皱襞一致,可以不受手术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睑板上缘作为缝合高度的标志点。
睑板的内外两端由强有力的纤维组织,即内外眦韧带与眶缘附着。内眦韧带略呈三角形,位于泪前嵴到鼻颌缝附近的上颌骨突上。韧带的下缘游离,上缘连接到骨膜上。临床上行泪囊手术时,内眦韧带是寻找泪囊的显著标志。外眦韧带的位置较深,在前面与眼轮匝肌的睫前纤维相融合,它不像内眦韧带那样明显(图2-2-3)。
(2)眶隔
眶隔是一层纤维膜,一面与眶缘的骨膜相连接,另一面又与睑板相衔接,当眼睑闭合时就做成眶口的隔膜。眶隔起自眶缘的缘弓(缘弓是眶骨膜和颅膜相延续的增厚部分),向眶口中央连接于睑板,上睑有上睑提肌,下睑有下直肌扩展部穿过眶隔。一部分眶隔随上睑提肌向前,一部分沿肌肉上面向后返折。
眶隔并不是一种固定而坚硬的组织,乃是参与眼睑所有运动的、可活动的薄膜。它由两层组成,其纤维为弧形,几乎互成直角交错。外侧的眶隔较内侧的厚而坚固,上方较下方厚而坚固,眶隔的微弱部是它深层脂肪脱出的部位。下睑眶隔所接触的眶脂趋于向三个部位脱出,上睑趋于向两个孔疝脱出。
(3)在眼球和眶缘之间
有眼外肌的扩展部和上下两斜肌隔成的五个孔,通过这些孔,眶内的脂肪与眶隔接触。
①上孔:为"逗号(,)"形,位于眶顶和上睑提肌之间。头向内,与滑车和上斜肌返折腱相接,尾达泪腺。内上脂肪叶可通过此孔脱出,形成隔后脂肪团。
②内上孔:为垂直卵圆形,位于上斜肌返折腱和内直肌抑制韧带之间。内上脂肪叶可通过此孔脱出。
③内下孔:也呈卵形,位于内直肌一直韧带、下斜肌始端及泪囊三者之间。
④下孔:呈三角形,位于下斜肌及其弓状扩展部及眶底三者之间。
⑤外下孔:很小,位于外直肌抑制韧带和下斜肌弓状扩展部之间。
6.平滑肌层
它是位于上下睑内的苗勒氏肌。肌肉在眶隔的深层,绝大部分呈垂直状经过。上睑的平滑肌起始于上睑提肌下面的肌纤维中,下睑的平滑肌起始于下直肌的伸展部,二者向眶口中央附着到上下睑板的附着缘。睑平滑肌由交感神经支配,其作用是增大睑裂。
7.结膜
睑结膜与球结膜均很薄,其连接部分称为穹隆部,睑结膜与睑板紧贴。从下睑结膜做小切口可做眼袋整形术而术后从外观看不会有手术痕迹。由于球结膜薄,在做眼部手术或除皱手术时,常有球结膜水肿或出血,但一般在1~2周后均可自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