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了一些医美培训内幕,让人触目惊心。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量增长近14倍。不久前,省消保委依据日常消费者的投诉和咨询,发布了一条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挑选医美机构。
“消费者首先要理清美容的定义。”省消保委秘书长吴瑞卿指出,生活美容是指运用手法技术、器械设备并借助化妆、美容护肤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人体表面无创伤性、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皮肤保养、化妆修饰等服务;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医美项目包括打针、纹绣、激光、针灸减肥、抽脂瘦身、腋臭手术、毛发移植等。合法医美,首先医美机构要合法,即要有营业执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其次,医美医生要合法,即要有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证;最后,医美药械要合法,即要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准字号医疗器械注册证。“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符合才是合法的医美,只要少了一个就是非法的。即使是合法的医美医生在无许可的美容院开展医美服务也是非法的。例如‘3·15’晚会曝光的学员‘资质全无,6天速成’培训后就可以进行针剂注射、埋线、除皱项目迅速上岗的行为,就是典型的非法医美。”吴瑞卿说,以上证照和许可,消费者均可以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验和核实。
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选择医美要避开三大误区:
“美白针”“溶脂针”不合法。当前市场上关于“美白针”“溶脂针”宣传很多,似乎是简单的医美项目。但是恰恰相反,目前这两个项目在我国没有得到正式批准,消费者在市场上和广告中看到的都是不合法的,正规守法的医美机构和医生是不会给消费者注射的。
注意查看经营许可范围。合法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会载明经营范围和允许的手术级别项目。因此,在有资质的机构中仍要进一步确认你所接受的美容手术服务是否是在许可范围内,超范围的服务也是非法的。
谨慎选择预付模式。在日常消费中有很多机构,会把产品和服务,以高折扣、高优惠、高返还的手段,打包卖给消费者,这种套路营销消费者一定不要轻易上当,如购买一定要保留书面证据,别轻信口头宣传。同时,消费预付金额不可过大,依照国家规定,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
医美消费一定要保留好病历、诊断证明、收费凭证、合同协议等相关资料,多收集保留证据,有备无患,自觉抵制非法医美活动,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