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一支医美注射材料进入中国。
那时候,大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中国整形美容自此走向了一条星辰大海的道路。几个月后,又有一款注射材料进入中国,最敏锐的那波医美人再也无法忽视这样的变化,不久后他们找到了一个词来描述它——微整形。
原来,整形也可以“微微一下就很美”。
天地既开,遍地繁花。当时正值韩国文娱强势渗入的黄金时期,微整形搭载着韩潮一路“开民智”,完成了医美客群的首轮破圈式增长。成长则必然伴随涩痛,10年前的微整材料单一,技术僵化,医生将填充材料当作水泥来使,常常用一个产品来解决全脸各层次的问题。一段时间后,审美高度趋同的“网红脸”便从热词跌落为贬义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自然审美诉求,与相形见绌的注射材料和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制约性问题。
微整这个赛道能够保持十余年的高速增长,要感谢这个行业里最优秀、最具社会责任感的那群人——是他们一直在这条赛道上奋力奔跑,全力加码科研创新。以罗盛康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坚持从学术的高度,以及技术的应用维度,推进微创医美不断前行,创新发展,开启新技术新材料革命。
1995年,身为军人的罗盛康来到瑞士,成为第一批公派整形外科留学生。海外4年,他先是在瑞士获得了整形美容外科博士学位,又在美国收获了临床科研经验。开阔的国际视野,让罗教授在21世纪初就成为了学贯中西的领军式专家,见证了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整个历程。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是美容外科发达的社会基础。如今,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同样赋予整形美容强大的精神源动力。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激光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乳房整形分会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微创与皮肤整形美容分会副会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互联网医美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学美容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整形与美容专业委员会乳房整形与美容分委会副主任、广东省整形美容协会理事会副会长
早期整形美容外科的产品和技术多为“舶来品”。十余年来,罗盛康教授致力于推动国际先进医美材料进入中国,以严苛的的专业方法对其进行验证。“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罗教授认为西方科技与中国审美结合,可以探索出中国整形美容科的本土发展路径。
从事整形美容外科30多年,罗盛康教授在乳房整形、显微外科皮瓣移植、面部无创注射美容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技巧精湛,获军队、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军队、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主持国家、省级科研课题4项,在国内外著名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在行业内被评为中国百大整形大师、广东省十大整形专家,国内美容医院胸部整形技术顾问专家等。
罗教授主张医生读懂材料学,在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基础上去做临床,可以非常精细化地,在不同部位、不同层次,选择最相得益彰的材料,多层次、较全面地去构建面部优化、面部年轻化方案。为倡导和践行这一理念,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近年来通过高级研修班,为行业医生培训逾千人次。
罗教授说,材料学的日新月异,注射技巧的迭代,审美需求的变迁,都对注射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与时俱进地持续学习。
罗教授根据既往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将注射材料分为4大类:
A类:细胞外基质成分可降解材料。以玻尿酸、胶原蛋白为主,具有可进可退的优点,是注射的刚需材料,即主流材料。
B类:刺激型再生材料。可刺激人体胶原再生,以濡白天使、少女针、童颜针为代表的再生产品。相比A类材料,B类材料是新兴材料,不可预见性更多,因而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更高。
C类:不可降解材料。满足部分求美者长效填充的需求。
D类:理想型材料。同时兼具A类和B类的材料优势,既可再生又可逆可控,类似组织工程类的再生材料,目前这一领域还是空白。
材料革新,是引领整个行业往前走的动力。罗教授表示,对比成熟的欧美市场,中国在医美材料领域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预示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国家对材料的审批非常严格,但只要规范做临床,新材料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的趋势不可逆转。目前,上游厂家投入巨量资源去挖掘新材料,大量资本涌入新材料领域,都在将其推向热点。
中国也初步完成了承接各类材料的基础建设。从2008年第一个注射产品进入中国到现在,中国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医生。不仅有罗盛康教授这样的引领型专家,还有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的青壮年医生团队。
“如今,我们的理解比2008年时深刻得多,已经非常熟悉各种材料之间的差异,对它们的优缺点了然于胸,在实际应用上拥有更加丰富有效的解决方案,满足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罗教授表示,随着我们对材料学的深入研究和临床积累,我们有条件去做非常精细化的医美方案。我们会在不同部位、甚至不同层次,选择不同的材料,系统性地构建面部优化和年轻化方案。
求美需求的丰富多元、医生技术的日益精湛,医美材料的爆发性繁荣,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将行业推进新的发展期。
“微整领域将面临新的挑战”。罗教授认为,中国的微整现状跟国外很不一样,具有非常明显的本土特色。在国外,玻尿酸注射的主流人群都是40岁以上抗衰人群,玻尿酸和再生材料的分垒也较为清晰,前者满足大众消费,后者满足进阶消费。
然而在中国,玻尿酸的主流消费人群集中在20至30岁的年轻人,客群面貌的差异导致注射美容的应用也与国外有着巨大差异。中国整形美容要面对自己的复杂现状,要走自己的路。
过去10年,医美吃的是20至30岁年轻人的红利。随着这一代人迈入40、50岁,医美材料、技术和审美都将面临新的挑战,这意味着我们整形美容也将进入“无人区”,要进行自主创新探索。
如何长期陪伴这个客群?
罗教授指出了一些方向:医美从五官塑美、轮廓塑美,进阶到全面部综合抗衰,注射美容必然要跨学科发展,与光电、美塑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而跨学科技术整合,更加需要学术建设,以及在认知和应用层面的持续开发,需要医生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心态和学习能力。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已然跻身全国整形美容的明星科室,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先后培养了30余位医学博士、硕士,为上千名医生培训了专业技能,为全国整形美容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为行业规范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 科室的繁荣,得益于罗盛康教授的先进的学科建设理念和强大的执行能力。
1、注重科研建设
罗教授尤其注重科研建设,明确要求医生要在高质量国际期刊上发表重量级论文。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在国际期刊上爆发式地展示来自中国的医美科技成果,奠定了科室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目前,科室承担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4项;军队医疗成果奖4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0余篇。
2、注重人才建设
罗教授常常说,“只有一个人出名,科室不可能出名。”他非常注重团队的梯队建设,目前科室拥有18名在职医生,每年还有十多名硕士、博士、博士后加入。这样大体量、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规模,在全国整形美容科都不多见。
3、注重实用落地
或许是身处广州的缘故,务实成为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的另一个烙印。
尽管科室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学术成就,拥有了高屋建瓴、指点医美江山的底气,但罗教授带领的医生团队,毫不懈怠地在应用技术层面持续给行业赋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科建设路径:即通过学术论文、科研成果、临床实践等学科建设,奠定了乳房整形、面部年轻化、颜面精雕等优势学科,再通过研修班将科研成果赋能行业,扩大社会影响力。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的明星效应,每年吸引了许多医生来此学习、考察、调研。由于小班规模有限,科室也一直在探索与行业更好的链接方式。
正值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建院 75 周年大庆,整形美容科借此契机举办“2022华南微创医学美容实用技术周”,将17年来的科研成果做系统性的汇报、交流、演示,链接新材料、新仪器,倡导新理念、新技术,探讨新审美、新趋势,尤其在应用技术上给予行业赋能,迅速在临床一线创造价值。
大会主要针对有注射美容及光电美容操作需求的一线医生(具有相关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及医师执业证书),既为新手医生设计了常见注射部位操作及解剖的基础系统性学习课程,又为具有一定基础医生的进阶学习设计了解剖实操演练,不仅有文献解读、国际专家的分享等环节,也有解剖学习、注射模拟演示、疑难案例讨论等环节,对提升个人专业、扩大视野帮助巨大。
注射推陈出新材料,应用技术不断迭代,审美理念与时俱进,如何读懂材料,将最适合的产品用在最合适的部位和层次,如何将注射美容与光电、美塑等手段结合,全方位多层次的打造抗衰方案,是本次大会聚焦的核心。
大会执行主席、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医师孙中生介绍,学术周活动主要解决注射微创临床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让医生了解注射美容以及抗衰综合解决方案,以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8月5日:解剖注射,热点部位的解剖分析和注射要领学习,由国内著名注射专家现场演示,是基础学习;
8月6日:聚焦新材料特点分析,结合审美进行应用分析,是进阶学习;
8月7日:解剖实操,进一步巩固前两天的学习内容,由雄厚的师资力量引领现场实操。
微创医学美容实用技术周四大亮点:
1、精细解剖实操,3D 技术同步高清转播,可以直观、立体、深入地了解注射部位周围肌肉、血管、脂肪及其它解剖结构。
2、现场注射实操,即刻验证注射层次。解剖学专家和注射专家共同带领临床,探索安全的注射位点,明确有效的注射层次以及恰当的注射方法,直接提高临床注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国内外专家经验分享,国外著名解剖学家、皮肤医生以及国内材料领域、抗衰基础研究领域院士及学者,围绕注射美容热点、技术革新、再生材料应用传授宝贵经验。
4、输出解决方案。专家团围绕最热、最富争议的注射议题,如贴面耳、天鹅颈、再生材料与瘢痕等“瓶颈”话题,探讨解决方案。